为什么越读书越穷?

本文引用地址: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8905-87414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鲍海飞博客

为什么越读书越穷?
鲍海飞 2015-3-13

那天看了某位先生写的博文,大意是为什么越读书而越穷?看了一点,心中有一丝悲凉,颇有同感,因为自己大半辈子也是个书呆子,经常阅读着文献,查资料,看着书,从事着所谓的研究,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而时刻受到来自社会各种莫名有形无形的竞争和压力。

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大体是因为一直在从事着科研,而眼前的科研道路却越走越艰难,科研本身又带来不了多少金钱。同时,越发感觉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而自己依然一事无成,没有成就那一亩三分地。更令人生畏的是,往周围看,周围的同龄人个个出类拔萃,或都小有所成;再往前看,眼前更是一片漆黑,前方似无路可进,往哪里去又无处可寻的尴尬境地。似乎就成了越读书越穷的纠结现象和问题了。此外,读书虽然似乎让人打开了眼界,似乎有更多的道路可供选择,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为什么书读多了,反而止步不前又更加畏手畏脚了?或许只因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整日的低眉垂发于书本之中,无力改行。

如果说人的一生前四分之一时间,或者说青少年时期,包括大学期间,能够读书学习是父母所给予的机会,那么如何看待和对待余下人生时间的‘读书学习’问题呢?进一步说,前四分之一时间,是父母养育着我们,余下的时间是我们该如何生活呢?其实,这就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问题,如何生存的问题。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难以用一句两句话来说描述的。除了娱乐消遣的阅读和学习,狭隘地说,读书学习的首要目的是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为自己的将来获得一技之长,即获得生存之道。广义地说,读书学习是一个人的兴趣和志向,通过学习获得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储备,得到前人的观点,获得自己的领悟,从而获得探索的动力,走向人生追求之路。

遗憾地是,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因为对社会的接触不多,也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并不知道这个道理,更不懂得什么人生的机遇和规划。
因为一直在读书,并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而又不知道如何用书,这不免就悲哀了。当一个坎跟着一个坎的到来时,车到山前了,我们发现没有路了。

古人就有‘学以致用’‘穷则思变’,这是告诉人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活学活用。这个‘致用’就是要人能够将所学到的东西用出来,发挥你个人的长处,而不是死抠书本。很多时候,执泥于书本,让人无法抬头,而跳不出、甚至不敢跳出这个圈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一个手段,读书是一个目的。读书能够增长智慧和间接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沉浸于他人的书堆中,那便真是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了。

世事练达皆学问。
读书学习只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是一个基本的‘入道’过程。书能够让你尽快地获得间接经验和智慧,从而给出自己的行动和判断。郑人买履的故事:“宁信度,莫信自”虽然是个笑话,但何尝又不是个悲剧。为什么不能伸出自己的脚,去亲自试一试,所有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结果,就是不敢伸出自己的脚,迈出自己的腿。这就是一个书生没有敢于放下书,没有敢跳出书本走向外面的世界的原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应该做得事。因此,对于从小就读书明白事理的人更应该牢记:但宁信书,莫若无书。换一句更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只顾低头拉车,也要不时地抬头看路。这个抬头就是要你看准方向,就是要你跳出执迷的圈子。

对于一些人来说,读书之弊在于,不但没有从读书中获得应有的智慧和启迪,反而倒是造就了狭隘的心胸和眼界。读书之弊端还在于,读书不但没有成为快乐的源泉和探索的动力,反而到成了手脚和头脑的束缚。读书之困在于没有找到自己的卖点和市场,没有找到自己的长处或者是潜力。

人的一生,阅历是他最大的本钱。人们在讲阅历二字,其中的阅可以理解为读书,求知识的过程,而历更是要一个人放下书本到社会中去经历和历练,这样才能成长。因此,读书是人前行中的一部分,社会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所谓且行且读。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能否成才则是另一个问题。有很多人通过走科研这条路,成功了,有很多人‘学而优则仕’了。但对你未必就合适。因此,‘学而优则仕’并不是说学习好了,就天上掉馅饼,什么好事都来到你的头上。而是你自己还要善于抓住机遇,通过读书学习科研,然后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从而才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比如,有的人,利用专业去搞推销了,而不是一直从事着实验室里的专业研究。当然,如果有条件、环境、和待遇,一心一意从事研究,那何尝不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读书是为了找到人生的位置和方向。没有从书中得到独立的思想,没有从环境中汲取有用的样板和精神力量,是人生之憾事。

读书是个寻求答案,解决疑惑的过程。读书是让人有个分辨和选择的过程。书里装着善良与险恶,书里装着智慧与阴谋。

读书可以作为消遣,摆脱孤独和无助;读书可以是个人性情、品性的追求。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气质。读书的过程能获得力量,并有感悟、感叹之趣。

书生为什么不敢放下书?一个原因是感觉很多东西动没有学到手,熟不知,这世界上何止三百六十行,各行各道穷出不尽,又何止一生所能成就?一个原因是沉湎与书中的乐趣,而无法自拔。一个原因是,不知道读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在读书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认为读书就是生活,那是大错而特错。高尚地说,读书是为了寻求自己前进的方向,追求自己的理想。狭隘地说,读书是为了寻求生存之路的一个便捷途径。还有一个原因,被书中所描述的世界所震慑,不敢面对现实,走向社会。有时候,读书成为逃离现实的一种做法。天天捧着书,而让书阻挡了你前行的道路,阻挡了登高瞭望,这是一种无法自拔。有时候,是思虑过多,瞻前顾后,影响了我们的判读和选择。

当读书学习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就应该跳出读书的圈子,合上书,甚至抛弃书,然后要勇敢地走向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因为,人生有很多的道路供你选择!你才可以从容地写下你自己的书。

物质的诱惑,精神的困惑!名利之途,人生该如何面对?

读书之穷,是前进道路之穷,是前进方向之穷,实际是没有没有学到书中的真谛,乃是思想和眼界之穷。

写到这里,这个‘穷’字让人生出无限感慨。忽然想到了近些时日,民众广泛讨论的《穹顶之下》,发现这两个汉字,‘穷’与‘穹’,发音相同,字型又何其相似。盖人在屋檐下,力不得伸,而只能弓腰弯背了。‘穷’出了头,力就发出来了,顶也就破了。

该结束了,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话: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是啊,作为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更应该有勇气面对现实。那么你就:放下书本,开动思想。看看我们能够走多远,或许从此,你就走进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