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撸书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 窃·格瓦拉

富爸爸,穷爸爸 (豆瓣)

人们对金钱的认识往往不是来自学校(学校并不教授对金钱的观念,金融学、经济学也已经是很晚才接触到的概念,之前对金钱的观念已经形成),而是来自家庭(受到周围的人的影响,尤其是父母)。而父母的金钱观,往往是在其对应的年代和社会中形成的,甚至也是继承自上一辈,因此我们最初所培养出来的金钱观,往往是过时的。

过时的金钱观,会影响我们对金钱的看法,对金钱的规划,对金钱的理解,从而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是一生的轨迹。《富爸爸穷爸爸》中对比了很多富爸爸与穷爸爸的思维观念,观念不同,做出的选择也不同,最终走上的人生道路也相异。

不过,我们的理财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相关的书籍,与不同的人交谈,都是接触新的金钱观的过程,只有多接触,多思考,才可能改变并形成新的金钱观念。学习并培养自己的财商,了解钱的“运动规律”,越早培养出这种金钱观不断迭代升级的习惯,越会让你得到“复利收益”。

“他们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来挣钱,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工作。”

考虑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该目标,为目标工作,而非金钱。金钱可能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终结果。盲目工作,只会偏离自己的目标,最终无法实现人生目标。这里的富人,并非社会意义上的富人,而是人生意义的富人。他们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这份目标,无论他们的银行账户有多少位数字。

“对大多数人而言,给他们的钱越多,他们欠的债也就越多。”

人们总是认为目前自己的最大问题是钱不够花,总是寄托希望于得到更多的金钱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殊不知在拥有更多的金钱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无论目前处于何种财务状态,培养出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方为上策。

“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资收入,因为他们都有恐惧和贪婪之心。
一开始,没钱的恐惧会促使他们努力工作,得到报酬后,贪婪或欲望又让他们想拥有所有用钱能买到的好东西。
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模式。
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
他们的生活从此被这两种感觉所控制:恐惧和贪婪。
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就会以更高的开支重复这种循环。”

人都是有欲望的,这里不是想办法让人做到无欲无求,而且认识到自己可能身处的陷阱,从而去思考如何才能真的满足自身的欲望。即使是社会意义上的“富人”,也可能有这样的恐惧以及那样的欲望,他们也可能深陷其中。

“不谈钱就像依赖钱一样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厌恶谈论金钱,认为钱是万恶之源,但是实际上金钱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社会工具,他们厌恶的是这种社会工具所带来的社会行为。其实人喜欢的也不是钱,而是它的存在方式:如果狗粪也可以用来交易的话,有谁还会在乎它的臭味呢?

“以工资的多少来决定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
你必须明白资产和负债的区别,并且购买资产。
资产是能把钱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
负债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的东西。

只有明白基础的财务知识,才能确保日常理财决策的正确性。这里作者非常重视“现金流”这一概念(甚至退出了一款现金流游戏),推崇"资产=>现金流收益=>更多的资产",避免“负债=>现金流损失=>更多的负债”。从一定意义上讲,资产带来更多的现金流,确实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富裕,因为我们有足够的现金流收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我认为利用“好的负债”也是有利的,好的负债可以让公司或个人得到快速的发展(杠杆化)。“好的负债”,本质上也是利用现金流,利用负债得来的现金流带来收益,并确保可以抵消其带来的损失。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负债并把握住的。

正是现金流说明了问题,即一个人怎样处理他的钱,当他有了钱后会怎么做。
他们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选择的消费方式,那才是他们在财务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原因。而这是由他们在财务上的无知以及不理解资产和负债的区别造成的。

这里解释了为什么更多的金钱不能解决问题,是因为如果人们的消费方式,对现金流的处理方式没有改变,即使挣得更多的钱,“所得等级攀升”也只会有更多的消费开销。例如人们开始追求更好的吃喝住行,也将拥有更多的负债。

今天,我仍在向“房子是资产”这个观念挑战。
最大的损失是致富机会的损失。如果你所有的钱都投在了房子上,你就不得不努力工作,因为你的现金正不断地从支出项流出,而不是流入资产项,这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现金流模式。

作者认为对房子的投资导致失去了其他资产增值的可能性(因为房贷按揭会不断剥削你的现金流,也降低你承担风险的可能性)。但是比较讽刺的是,作者本人也是靠房地产投资实现财务自由的。这里不讨论由于家族积蓄而全款买房的人,对于他们,房产确实是资产而非负债,投资房产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对于很多普通人而言,房子确实让他们的现金流极大削弱,失去了非常多的增值机会。

资产项产生的收入足以弥补支出,还可以用剩余的收入对资产项进行再投资。资产项不断增长,相应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这也是“延迟消费”的重要性,先确保自己的资产不会受到损失,利用资产的收益去消费,这样如同下金蛋的“鹅”一般。这也是为什么月光族即使挣再多也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消费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

正是由于早年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教育,才造成了中产阶级财务上的风险。而他们必须回避风险,是因为他们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所以当名副其实的“关系一生的机会”来临时,这些人无法抓住,他们必须保证安全,因为他们工作非常辛苦,并负担着高额的税和债务。

作者反复强调培养并建立财务知识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越早开始养成正确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其“复利”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越晚培养,越容易深陷泥潭而无法自拔。

财富就是支撑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财富是将资产项产生的现金与支出项流出的现金进行比较而定的。

这里给出的财富定义,与我们一般人对财富的理解不同。我们一直受到社会的影响,认为财富是一个“绝对值”,有着不同的标杆,例如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等。然而一个亿万富翁真的就是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吗?

关注自己的事业。存在财务问题的人经常耗费一生为别人工作,其中许多人在他们不能工作时就变得一无所有。
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的重心是你的资产项,而不是你的收入项。
当我说关注自己的事业时,我的意思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资产。
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财务保守(这意味着他们无法承担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济基础。他们必须依附于工作,必须安全运作。

这里给出职业与事业的区别:职业是完成他人的事业所获得的酬劳,是收入项,有劳有所得,无劳无所得。而事业(理财书籍中所指的“事业”,实际上也不是社会意义的事业,而是建立自己的资产为自己带来财富)是资产项,资产的运作就是不断产生收益的过程。

对成年人而言,把支出保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并勤劳地工作会帮你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

减少借款是降低负债到现金流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勤劳工作是提高收入项,也是为了更快地积累个人资产。低水平,这里是指降低消费水平,减少开支项。以上都对应“开源节流”的思想,但是这里需要表明一点,个人认为用”节流“代替”低水平“会好的多。因为“低水平”往往给人以误解,好像是为了将来能大快朵颐,目前就要吃糠咽菜一样。低品质的生活习惯,是需要巨大的人生成本来维持的。例如食用劣质食物,失去的是个人的健康成本;使用劣质工具,失去的是个人的时间成本;一直获取免费的信息,而不愿意购买必要的书籍或信息,失去的是信息不平衡的沉没成本。为低劣习惯支付的成本,重一点是自己的生命,轻一点是自己的人生。因此,低成本,是带有极端性质的歧义词。同样,也不能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支付过多溢价支出。很多昂贵的东西,都有其对应的替代品,对应的价格(需要花费的金钱)可以降低很多,而对应的价值(对个人的意义)也没有太多损失,节流环节节的就是这两者之前的溢价。(不排除有的富人就是享受这一部分的溢价)

断舍离就是节流的一大利器,”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购买东西时,考虑是否是必需品,这件东西对个人的价值是什么。如果是必需品,就要舍得花钱,保持生活的高品质。如果是非必需品,就要舍得断舍离,懂得退而求其次。

此处省略(只谈金融,不谈政治,不如不写,又水一节)。

关于税收:理解税收的历史,了解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重要税收,学会计算自己的个人所得税。懂得纳税人的义务,也要学会使用纳税人的权利。 关于公司:了解公司的历史,公司存在意义是什么,有限公司对社会发展的利弊。

拥有理财能力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即使目前是穷人,也绝对有理财的必要性。财务管理能力的培养,不要等到出现财务问题时再去学习解决之道。能够良好地管理个人财务之后,才能进一步去选择更多的机会去投资,去增值个人财富。

财务知识。即阅读理解数字的能力。
投资策略。即以钱生钱的科学。
市场、供给与需求。
法律规章。我们必须按规则来进行“游戏”。

这里作者也指出了自己目前的增值策略:

就我而言,我主要使用两种工具来实现资产的增值:房地产和小型公司的股票。
房地产是我的基础投资,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我的资产不断地提供现金流,偶尔也会有价值上的飙升。
再有就是等待小型公司的股票快速增值。

利用房地产投资不断产生现金流收益,利用这些资产收益来消费以及进一步投资。同样也可以再投资多个渠道,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也提高了潜在的收益。

在任何一项投资中,成功的办法都是运用你的技术知识、智慧以及对于这个游戏的热爱来减少意外、降低风险。

也这是基于这一点,作者认为学习如何理财与投资,也是一件终身学习的事情,而非一时之功。

要想成为理财能手,你就必须具备3种技能。
1. 如何寻找其他人都忽视的机会。你要用心去发现别人看不到的那些机会。
2. 如何增加资金。一般人只会去找银行贷款,而第二类投资者则知道不找银行也能通过多种方法获得资金。
3. 怎样把精明的人组织起来。

不为钱工作的目前,也是为了能够有更敏锐的嗅觉去发现新的致富之道,把握新的机会。然后如果没有更多的资金渠道也就无济于事。第2点与第3点类似,一个是能够聚集资本资源,另一个是能够聚集人才资源。

风险总是无处不在,要学会驾驭风险,而别总想回避风险。
90%以上的美国人财务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为了避免损失而理财,而不是为了赢利而理财。
一个安全而合理的投资组合,却并不是一个赢利的投资组合。说到底这种投资组合只是人们为避免损失而采取的方式。

财富自由的拐点:对风险的深刻理解

  • 所有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都远远超过其获得的收入(否则将会被解雇)。
  • 劳动创造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劳动并不能很好地参与价值的分配(劳动者对酬劳分配的话语权很少)。
  • 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 > 资本 > 劳动。
  • 在金融市场里,剔除了风险,就没有了交易,也就没有了资产的价值。
  • 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同样地,成功的创业者后续获得的一系列财富,也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
  • 因为劳动的提供者,并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劳动者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所以劳动者获得的收入,顺理成章会远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
  • 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通过让渡风险,大部分转移给了老板(股东)。
  • 员工通过让渡自己创造价值的大部分给老板,同时也让渡企业经营的风险,这可以看着员工放弃大部分的收入分配的索取权,来对冲可能承担的经营风险,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公平的交易。
  • 对风险的承担其实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在产出前面,以承担风险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报酬分配,也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体系运转最公平的保障机制。
  • 一般人往往在生活和事业当中,都属于典型的风险厌恶者。他们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生活和尝试新鲜事物,害怕尝试之后的失败。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低风险的稳当道路,所以大部分人也处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环境,而竞争会抹平各种溢价。
工人付出最大努力以免于被解雇,而雇主提供最低工资以防止工人辞职。
年轻人在找工作时要看能从中学到什么,而不是只看能挣多少钱。

虽然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打工,但是现阶段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想着如何不干活就能实现财务自由。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更高效率地打工?只有提高自己的打工能力,才能更快地实现个人财富的积累,也才能更快实现财务自由。而财务自由不是终点,恰恰才是为了实现人生目标的起点。

这里作者列举了十条行动方略,我认为如果没有看过这本书,光看列表是不会有收获和行动的动力的,所以,还是去看书吧。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95634/ Amazon:https://www.amazon.cn/dp/B00N9RPB28/

这本带有童话色彩的理财教育书籍十分有趣,非常适合作为儿童教育的理财启蒙。(类似的理财数据,观点往往都很类似。本文书摘只截取部分内容,与《富爸爸穷爸爸》相似的内容不再赘述)

我也不认为钱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是假如我们缺钱的话,钱就会变得格外重要。
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只知道,自己想得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心里渴望的是什么才行。不断地提醒你自己想得到什么,那么你就会密切关注一切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些愿望的机遇了。

挣钱的目的就是让钱变得不再重要,这样才能避免缺钱带来的影响,让自己专注于个人目标。当前目标不是脑子里想想就可以的,作者提出利用“梦想相册”来具象化个人目标(通过图片来思考),利用“梦想储蓄罐”来让自己真正行动起来。

因为我们的支出永远是随着我们的收入而增长的。
钱的数目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它。我们首先必须学会量入为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获得更多的钱。

随着我们收入的增长,我们会有更多的开销支出,例如新的电子产品,更好的衣服鞋子,更大的房子等。只有学会量入为出,才能控制住个人消费,才能有所积蓄,从而利用积蓄增值更多的财富。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会记账,并建立预算制度控制个人的日常开销。只坚持记账和预算还是不够的,需要有足够的期望,才能控制个人的消费冲动。

参考:对于理财投资的执着源于对未来的确定性

  • 真正喜欢理财投资的人,是不需要靠「自律」来控制自己的,因为理财本就是已经能够带来满足感的事情。
  • 因为对未来确定,相信自己的理财会不断带来收益,所以更愿意把钱留到明天。也是因为这份确定性,相信现在的一块钱等于明天的两块钱,消费反而变成了一种不快的事情。
  • 愿意省钱理财的人,都带有一种对未来执着的确定性,这才是理财的核心动力。
  • 对未来确定,就不再需要靠消费满足当下,而是在理财的时候,获得了对于未来的(或者说来自于未来的)满足感。
  • 理财的能力必须和收入(比如工资)相结合,才能爆发最大的潜力。仅仅靠理财而完全不考虑收入来源的问题,是有点不切实际的。
在做什么事之前,你总是首先想‘这事是做不成的’,这样肯定不会成功。
你是否能挣到钱,最关键的并不是你有没有好点子,也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你的自信程度。

作者描述了一种“成功日记“的方法,通过每天坚持记录让自己有收获和成就感的事情,从而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这样可以坚定自己的愿望,并在遇到困难时给予自己足够的勇气去克服。

第一,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
第二,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能做的和拥有的东西上。

致富之路,不应好高骛远,而是从自身能力入手,小孩子都有可以挣钱的途径。一味空想或是远望他人致富经验,往往只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最后不了了之。

但是也要以自身目标为大方向,单纯卖苦力不仅收获少,还耗费自己的时间精力。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大学生,号称已经可以不再依赖父母,靠自己去打工赚钱供给自己,谈吐间还很有优越感,似乎比起那些还在伸手要生活费的学生要”自立“得多。但是我认为,如果自身的目标不是成为餐饮行业的巨头,不是缓解自身财务压力,不是为了增长社会见识和体验,只是单纯有空闲时间,无处消磨而去餐厅打工的话,并且靠苦力赚下的工钱最后也花费在奢侈的开销中,这样的打工注定是把自己人生成本“廉价”地去换工钱。这种懒惰的勤奋,只是为了逃避学习和自我成长的压力。很多人只看到当前的利益,只需要打工几个月就可以购买一部最新款的手机,说出去也很有面子,但是他们往往忽略花费时间和精力投资自己的个人成长,往往才是最有“复利”利益的。

你最好想清楚你喜欢做什么,然后再考虑你怎么用它来挣钱。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份工作上,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像你设想的那么长,所以你要立即寻找另一份替代的工作。

整天到晚担心失业的人,往往是懒惰的人。他们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去担心,而不是去寻找一份可替代的工作,或者培养自己能够找到另一份工作的能力。正如前面所言,基于个人的爱好兴趣去工作,这样才能自我驱动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而有了专业的工作能力,是不需要考虑失业的。

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紧急的事情要做,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关注重要的事情。
困难总是在不断地出现。尽管如此,你每天还是要不间断地去做对你的未来意义重大的事情。
大多数人总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停滞不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拿出这10分钟。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四象限法则”理念,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人们都会意识并尽快解决。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人们也会意识到并不预处理。差异就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象限的处理中。第二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是传统低效管理者与高效卓越管理者的重要区别标志。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这类事情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从而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情。

从根本上说,那些陷入债务的人只要听从4个忠告就可以解决负债问题。一切都很简单。
第一,欠债的人应当毁掉所有的信用卡。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会比使用现金时花的钱要多得多。
第二,应当尽可能少地偿还贷款——也就时大人们说得分期付款。也许这个忠告听起来有点儿可笑,但你要知道,分期付款额越高,每个月剩下得生活费就越少。
第三,将扣除生活费后剩下的钱的一半存起来,剩下的一半用于支付消费贷款。最好根本不申请消费贷款。
然后还有最后一个忠告,债务人都应该在自己钱包里贴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真的有必要吗。”这样的话,当站在收银台前的时候,就会想到不应该花太多的钱。

毁掉信用卡是比较极端的做法,信用卡作为一项金融工具,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消费上的便利,其延迟支付的功能也让个人的现金流更加的易支配。但是这里的前提是针对欠债的人,这类人往往是无法合力量入为出并控制消费的人,信用卡对其就是冲动消费的放大器,只会更加严重地暴露他们的财务问题。这也是之前提到的,即使挣再多的钱,一部分人还是无法真正富裕的原因。

很多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个人财产,而忽略当前选择对未来的影响,从而导致信用卡“刷爆”的行为。通过记账来时刻记录自己的开销,并让自己理性地计算出未来的个人财务,建立预算制度,才能抑制冲动消费。

关于分期支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类人具有旺盛的消费欲望,并热衷于分期付款,他们往往没有计算过分期付款的金额和高额利息。而另一部分人,坚决抵制分期付款,因为他们无法接收银行的分期利率,并坚持按月还清信用卡,他们往往较难承受大额家电对月度现金流的冲击。当然,适当的储蓄,可以分担高额开销对现金流的影响。正如书中所言,虽然人们努力偿还负债,但是如果基础的日常开销无法保证,将会产生新的负债,即使用新的负债来偿还旧的负债,平白增添更多的利息。因此分期付款应该量力而行,即不能全部分期导致高额的利息,也不能全然不分期带来对现金流的冲击。

消费贷款作为刺激消费的产物,只好让负债的人产生更多的消费冲动和负债。量入为出,时刻提醒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购买这件商品。

贷款的人应当遵守的一个原则,就是将不用于生活的那部分钱的一半存起来,另一半用于偿还贷款。
他们应当开始攒钱,他们不需要等到还清债务以后再开始存钱,他们可以现在立即开始,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能力在不申请新的贷款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愿望。

这个观点相当有冲击性。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尽快偿还债务,“无债一身清”。但是书中鼓励贷款的人,在偿还贷款期间就建立自己的储蓄。这样无疑会延长偿还贷款的时间,但是也让自己抵抗风险和投资的能力更高。如果不建立个人储蓄,在遇到现金流冲击时,又将产生一笔新的贷款。

“你干的活最多只值报酬的一半,另一半报酬源于你的想法和实施这个想法的勇气。”

看似雇主没有干活,却拿到了雇员劳动产生的一半价值甚至更多,但实际上,雇主往往支付了很多的隐形成本与开销。参考上文的:如何看待风险?

“要想过更幸福、更满意的生活,人就得改变自身。这和钱无关,金钱本身既不会使人幸福,也不会带来不幸。”
“只有当钱属于某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对这个人产生好的影响或者坏的影响。钱可以被用于好的用途,也可以被用于坏的用途。一个幸福的人有了钱会更幸福;而一个悲观忧虑的人,钱越多,烦恼就越多。”
“金钱就像一个放大镜,它帮你更充分地展现出你本来的样子。”
“金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是以钱为基础的。有了钱,我们就更容易实现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当然,包括好的目标和梦想,也包括坏的目标和梦想。”

这里也是反复提及一个概念,即金钱只是一种社会工具,我们对金钱的观念,取决于我们是如何使用该工具去完成自己的目标的。因此,讨论工具的用法并不可耻,反而应该推崇。

“决定一件东西价值多少的唯一因素就是,你愿意为它支付多少钱。”
“因为只有当别人相信这些股份将来可以卖出一个更好的价钱的时候,他才会买进。”
“但是只有当你出售股票的时候,你才会亏损。如果你保留着这些股份,将来可能会有人愿意付更多的钱来买进。”
“可是如果行情继续下跌怎么办呢?所以你最好不要投入太多的钱。而且如果行情真的继续下跌,那时要是你手头还有钱用来再一次买进的话,不是更好吗”
“你应该始终储备一些现金。决不能把你全部的钱都投资在股票或者基金上面。”
“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你应该把一部分钱投资在绝对安全的地方。”

由于本书是带有童话性质的理财启蒙书籍,因此关于股票与基金,只讲了基础的投资理念与策略,这里不再赘述。

  1. 投资的重要性
  2. 投资的策略
  3. 浮盈与浮亏
  4. 抄底的策略
  5. 备用金思想(参考:https://sspai.com/post/40481)
  6. 吞钱机器存折(通货膨胀)
  7. 卖掉股票的时机(如果卖掉,又选相同的股票投资,那么这次卖出将毫无意义)
“钱是一种再自然、再普通不过的东西。”
“不要为失去的东西而忧伤,而要对拥有它的时光心存感激。”
“我希望能有很多人听到这本书说话的声音,我和一只名叫钱钱的小狗将会感到非常高兴。”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249967/

豆瓣: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97464/

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我还以为是一名姓小岛的日本经济学家的著作… 没想到真的是关于一座小岛的经济学研究。 这本书的原名叫做《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是构建了一座虚拟的小岛,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一步步搭建岛上的经济体系。小岛模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当下的很多经济现象做了深刻的剖析,并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资本是可以生产出“可消费物品”的东西。一座工厂算资本,一张渔网也算资本。

“在经济学术语中,资本指的是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利用设备建设和制造其他需要的东西。”

工具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单个物品的生产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物品的多样性,也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我们生产的东西越多,可以消费的东西就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变得越美好。”

经济通过市场调节(一双看不见的手),会利益性的驱动人们努力使有限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就是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

很多人具有仇富心理,认为富人致富是通过剥削穷人来实现的。但是这里按照经济的定义,一个人想要致富(经济增长),一定是找到了生产人类必需品的更好方式,无论是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还是提供金钱建立更大的资本设备等。

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
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
而且通过压迫他人来获取利益,当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偷走时,就会缩减自己的劳动量与之反抗。

但是不可否认,致富之路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压迫和剥削,让人误以为这才是唯一的致富之道。而为了保持被剥削者的劳动量,各种所谓的“激励”机制被提出来,以及成功学包装后的浓鸡汤,让被压迫阶级看到希望的曙光。在我看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就是挂在驴车前的胡萝卜,想到得到更多,就要更加卖力的干活。

贷款行为不光是银行的盈利行为,它也影响社会的经济。银行通过贷款来进行有限资本的合理分配,一旦有限的资本被分配到不好的地方,会影响好的企业获得资本的量,降低了生产力,影响的也是整个社会。按照银行的盈利模式,借贷市场本身是可以自行调控,实现社会储蓄的最大化配置的。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干预,存在部分偏向的借贷政策支持,导致社会储蓄的分配效率较低。有人可能会说通过人为干预,部分资本得以分配给一些公益项目,促进了社会基础建设等等。但是实质上这是最不可取的,导致这些公益项目再无法通过市场动态调节。

“最糟糕的情况是,贷给不赢利企业的那些款项浪费了社会储蓄,降低了生产力。”
“政府介入储蓄者和借款人之间采取的强制手段将借款的原因与结果割裂开来,使得储蓄的分配效率极为低下。”

在中国的房地产界和银行界中,广为传播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挣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一个美国老太太,60岁时终于还清了购房的货款,而她已经在这房子里面住了30年了。这个故事仿佛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感谢银行货款,通过银行货款,我们可以提前30年买上房子。现实是美国老太太应该感谢中国老太太,是中国这样的高存储率不断支持着美国的高负债率。然而长期这样,现实很有可能是:美国老太太在 2008 年就因儿子失业无力偿还房贷而被银行强行收走了房子,而中国老太太跨洋利用储蓄购买了那套房产(虽然很难,由于通货膨胀,由于外汇管制,由于存储利息…)。

“我们的消费不能超过产能,我们的借款不能超出存款,至少不能长期这样。”
“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可以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
“储蓄创造了资本,而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所以储蓄起来的一美元对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大于消费掉的一美元。”

储蓄使得创造资本成为可能(如果编织一张渔网需要10天时间,小岛艾伯可能早就饿死,更别提发明出渔网提高生产力了),资本提高了生成效率。如果整个社会人人消费都大于存储,人人都搞贷款而不存储,银行早就被挤兑破产了,自然也不可能存在社会储蓄再分配从而扩大生产力带动经济发展了。

这里需要辩证性的看待消费和储蓄对经济的影响,两者都有提高经济的可能性,而文章作者偏好储蓄这一类。消费掉的一美元,可能是纯消费而没有提高资本生产力(没有提升生产力与经济),也可能提高了某企业的盈利而加大了生产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了生成力与经济);而存储的一美元,可能会通过偏好借贷政策借给了亏损企业而无法收回(浪费了社会存储),也有可能借给了某创业公司而带动了某产业的重大发展。

文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来描述分工合作的好处。每个人的社会技能都是不同的,都做相同的工作(捕鱼)是一种人力的浪费。因为有的人可能更偏好造独木舟。普通人每天2条鱼的饭量,5天造好独木舟,那么独木舟的价值是10条鱼。而“达菲”可以4天造好独木舟,那么他造独木舟的成本只有8条鱼,如果达菲不捕鱼而造独木舟,每条独木舟卖9条鱼,这是买卖双方都是有利的。这就是分工提高效率的例子。

达菲通过多年的存储(每4天都存储额外的那1条鱼利润),制造了造船的工具(资本),将自己的工时从4天缩短为2天(生产力大提高!)。假设他现在销售独木舟的价格是6条鱼,那么成本4条鱼,他的利润是2条(利润翻倍)。小岛的民众也因此受益。

“分工增加产量,高产量又能提高生活水平。”
“达菲提高生产率,受益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岛民。价格降低之后,更多的人买得起独木舟,因此他的顾客群也扩大了。”

简单的一个例子,涵盖了商品是如何定价,如何盈利,利润如何积累成为资本,资本如何提高生产力和利润,如何造福民众的故事。

“价格下降并没有损害达菲的利益。实际上,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也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达菲可以用赚得的鱼买到更多的东西。”
“持续下降的价格还会鼓励岛民储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鱼将来会更有价值。”
“人们就愿意储蓄,也就有更多资本可用于贷款、资本投资、生产,最终带来更多消费。”

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消费价格也下降,通货紧缩,真的是坏事情吗?为什么现在社会都认为通货膨胀才是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呢?

“劳动的价值通常取决于劳动者所使用的资本。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就越大。”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最低薪资法规增加了低端工人的薪资,但实际上,这类法规只是增加了这个人群的求职难度。”

如果最低薪资是8美元,那么就没有雇主愿意雇佣6美元劳动能力的员工了。另外,所谓的员工休假、员工保健、五险一金,真的就是百利而无一害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司会将这些都统计为人力成本而限制员工最终拿到的薪资。如果本来员工还有这些权益和更高薪资的选择权的话,那么现在就是被绑定了福利而失去了选择权。本质上来讲,还是一句话,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的资本,这是市场所决定的,不会因为政府的最低薪资法,福利法等而改变,改变的只是其表现形式而已。

但是,也不能说最低薪资法、福利法、8小时工作制度就没有用。它们并没有改变你所带来的劳动价值,但是却能促进你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低薪资法会促使6美元的劳动者努力提升劳动能力到8美元(不然就饿死了),福利法强制性地分配了劳动者的收入(不然月光族都没钱看病养老了),8小时工作制勉强让劳动者有些个人生活的时间(非要加班就没办法了)。

岛上的所有居民都能判断哪些资本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价值。除了那些出于某种原因依然选择徒手捕鱼的人以外(也许是出于艺术上的原因),每个劳动者都有三种选择:

  1. 省吃俭用,积累资本,自制渔网。
  2. 贷款购买渔网。
  3. 为有渔网的人工作。

“鉴于选项一需要饿肚子,选项二需要担风险,大多数劳动者会选择选项三。他们只需给人打工,就能得到报酬。”

资本方承担了风险,也获得利益划分的话语权。普通员工避免了风险,同时也失去了获取更大收益的机会。

“员工只要工作就有报酬,而企业主想得到回报则只能等到企业赢利,他们的收益是对承担风险的回报,也是对成功整合稀有资源的回报。
对利润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产品创新、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正是这样的推动力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水平。
丰厚的利润正说明一个企业很擅长满足客户的需要,对这样的企业应当予以鼓励,而不应恶意诋毁。”

参考文章:财富自由的拐点:对风险的深刻理解

劳动创造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劳动并不能很好地参与价值的分配。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资本>劳动。对于单纯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优先级最低的劳动,所以其在价值(收入)分配当中,处于分配链的末端。

现代金融学里一个核心理念是,资本资产的定价绕不开风险这一要素,或者说资产的定价,就是对风险的定价。在金融市场里,剔除了风险,就没有了交易,也就没有了资产的价值。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同样地,成功的创业者后续获得的一系列财富,也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

劳动者是分配链的末端,因为劳动的提供者,并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也不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劳动者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所以劳动者获得的收入,顺理成章会远低于他们创造的价值。

企业价值的大部分是员工创造的,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没有哪个公司可以仅凭老板就能实现营业收入和增长。但只有老板承担了公司经营的风险,员工没有,职业经理人也没有。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通过让渡风险,大部分转移给了老板(股东)。

员工通过让渡自己创造价值的大部分给老板,同时也让渡企业经营的风险,这可以看着员工放弃大部分的收入分配的索取权,来对冲可能承担的经营风险,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公平的交易。

对风险的承担其实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在产出前面,以承担风险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报酬分配,也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体系运转最公平的保障机制。

一般人往往在生活和事业当中,都属于典型的风险厌恶者。他们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生活和尝试新鲜事物,害怕尝试之后的失败。

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低风险的稳当道路,所以大部分人也处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环境,而竞争会抹平各种溢价。这些溢价包括了学历的,长相的,时间投入上的等等。这就是为什么无数名校生也只能过上普通人的生活。长得好看的人,除了在学校里可以享受到长相带来的优越感,毕业后也多数会迅速归于尘土。而以时间投入计量的努力程度,从来都是最容易被超越的。一般人的另一层含义是,竞争让你只能过上平均的生活。

“国际贸易与个人劳动分工没有什么区别。每个人或者每个国家都用自己多余的或者擅长生产的产品,换取自己缺乏的或者不擅长生产的产品。”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试图保护美国的就业岗位不受海外竞争的影响,但是他们忽略了进口的好处,忽视了限制选择范围对消费者造成的潜在损失。”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每个国家都有各自擅长生产的产品,经济全球化可以保证产品配置的最大化与生产效率的最优化。市场本身就会进行调节,趋利的商人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但是依然有人想要进行干预。Trump 总统的所谓保障美国就业的说辞,本质就是试图保护就业岗位赢得选票,而不是真正的提高生产力和经济。

“提供就业岗位并非经济的目的。经济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生产力。保留无效率的劳动力和资本使用方式对整个社会是没有好处的。

提供就业岗位是政府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需求,而非经济目的。政府作为政治主体,本质上以政治为先,经济次之。美国促使制造业迁回美国,暂时会带来丰富的就业岗位,但是美国高额的人力成本,会转嫁到企业和消费者身上,包括这些暂时得到工作岗位的员工。这种政策支持,还阻碍的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它们原本是可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和资本支持的。

“美国的低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外的高储蓄率造成的,大多数当代经济学权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记住,想要借贷,就必须先储蓄。所幸,对于美国来说,全球经济使得借与存的关系可以不受国境的限制。”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就是说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其货币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该国的产品,你就需要该国的货币。所以,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一国货币坚挺,弱势的贸易地位会导致该国货币疲软。”

参考文章:https://seanxp.com/2018/02/Khan-Finance-2/#贸易不平衡

“尽管通常来说生产率提高会促使物价下跌,现在政府引起的通鱼膨胀却导致物价上涨。”
“通鱼膨胀抑制储蓄,银行储蓄额随之降低了。结果,可以用来投资有前景的项目或者支持不景气的企业的存鱼减少了。”
“通货膨胀其实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其相反的情况即为通货紧缩,意指货币供应收紧。从另一方面来说,价格自身其实不会膨胀或者紧缩,只会上涨或下跌。所以膨胀的不是价格,而是货币供应。”
“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理智地选择停止消费。一旦这样,需求就会降低,物价就会回落。”

豆瓣电影: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985127/ 时下正好是黄勃导演的《一出好戏》电影的上映,这部电影是一部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岛上社会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与《小岛经济学》类型,“鱼”开始时变成了岛上的一般等价物,什么物品都是用鱼来交换。马进在迎来一场“鱼”雨后,瞬间拥有了岛上大量的财富,通过“鱼”干交换了其他人“不需要”的物资(没有电的手机、电线等)。然而这些“不重要”的物资,本质是小岛上不可再生的资源,才是最为珍贵的财富。就好像古代社会没有开采黄金的能力,长时间都是黄铜和白银占领流通货币一样。

后期随着生成力的提高(渔网),大家不再使用“鱼”,而使用“扑克牌”作为货币,这里的“纸牌”实际不是纸币,反而是金银这样的不可再生资源。与纸币不同,纸币可以随着社会生成力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印制的,而扑克牌在小岛的数量是有限的,谁拥有较多的扑克牌,就拥有更多的财富。张总有一句经典台词:“之前,一张2能换几条鱼?现在,一条鱼能换几张2?”,之前一张3可以换好几十条鱼,为什么现在反而不值钱了,扑克牌不是不可再生的吗?原因是张总超发了货币“扑克牌”(提前预留了几套扑克牌)。导致岛内的生成力没有继续提高,一天还是那么多条鱼,但是流通的扑克牌越来越多(4张红桃2,张总起码超发了一倍),货币就贬值了,通货膨胀就发生了。

“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是催生天量货币不断被滥发的根源。
通过通货膨胀稀释民众的财富,通过悄悄盗用民众的财富满足所谓的经济干预计划,而这些计划无不是被种种动听的承诺包装着,尽管这些动听的承诺很少真正兑现。”

超发货币是张总进行剥削是最好方式,因为岛上的人短期内无明显感知,但是长期还是会发现自己手里的钱变得不值钱了。不过扑克牌本质是岛上不可再生的,因此它的价值还是会在超发结束后稳定,并随着岛内生产力的提高而继续提高。这也是比特币一类的数字货币,要固定发行数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