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 从入门到放弃
予有钱者入门,予没有钱者放弃。
序
很早之前,我就想入手 NAS 了。当时手中已有三块笨重的移动硬盘,里面系统地存放着各类编号目录,依次存储着各种高清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公开课、无损音乐、全套漫画、课件PPT、系统iso镜像、单机游戏等等文件。我给它们起名叫「移動式電磁信息交互矩陣」,编号I(已坏)、II、III、IV。根目录还特意放了「文件索引列表.txt」、「失主联系.txt」、「磁盘保养.txt」。它们就是我的个人数据中心。
想入手 NAS 的原因很简单,3个硬盘的存储和访问都不好管理,每次访问文件得挑硬盘、插硬盘、找文件,即使有了文件索引列表,找起来也挺麻烦的。如果能入手 NAS 的话,就可以把所有的文件都系统地放在一个大硬盘里面,局域网内任何设备都可以随时访问。
而没有入手 NAS 的原因也很简单,选型纠结到最后放弃。看好群晖 NAS,功能齐全口碑佳,但是感觉硬件性价比实在太低;看好 HP Gen8,硬件性能强而且 DIY 玩法很多,想买来折腾,但是发现全网都已经下架了,二手市场也没挑到合适的。于是就战(yin)略(wei)性(qiong)放弃了。但是每年到了双十一购物节,总会看到一些 NAS 选型求推荐的帖子,总会再纠结买不买。尤其是工作以后,NAS 的价格也不是那么遥不可期,性价比忍忍似乎也能接受,甚至想要一步到位,直接买个四盘位 NAS 加上4块大硬盘,一步跨入“幸福的家庭私有云时代”。
临近双十一,又双叒叕看到了 NAS 选购的话题。冲动地选型 NAS 半小时以后,开始冷静了下来。我真的需要 NAS 吗?认真思考的结果,是对于目前我的数码生活习惯而言,不再依赖移动硬盘这类存储介质,因此 NAS 的诸多用处,对我而言也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了。而且个人觉得 NAS,包括个人移动硬盘,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东西,未来是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时代。当然,还是会有一小部分人会有实体机、私有云的需求的。显然,目前我不属于那一部分人。
每个人的数码生活习惯不同,因此对数据存储访问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希望这一篇文章,能给同样纠结的你带来答案,要么买,要么弃,人生苦短,不再纠结。
NAS 入门指南
什么是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按字面简单说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它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简单讲,NAS 实际上就是一个私有云服务器,一般是拿来为家中其他设备服务的。一套成熟的家用NAS一般有以下特点(包括但不限于):
- 支持多协议,方便在 web 或 app 访问及管理;
- 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外观比较漂亮;
- 功能比较单一,不像PC这么复杂,不需要有这么多的功能;
- 支持多盘位;
- 家用NAS一般都便于部署;
- 稳定性好(一般都是 7x24 小时开机),噪音小;
- 可扩展性强;
基于 NAS 的这些特点,它在家庭生活中能做什么用:
-
存储与备份 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存储备份在 NAS 之中,只要你的硬盘足够大 :-) NAS Server 基本都是 7x24 小时全天在线的,所以你可以随时存储访问,不用再插拔硬盘。
-
资源的共享及协同工作 数据存储在 NAS,所有局域网设备共享数据。可以享有家用和个人的无缝分享环境,包括多媒体串流、文件分享和备份服务。朋友和家人便能在单一个存储中心找到所有的数字文件,使用不同的平台和设备存取,也包括最方便的移动设备。
-
免费的离线下载 搭建私有离线下载服务,添加任务至下载列表,自动全天下载。手机端可以访问管理,甚至可以实现下班时提交电影下载任务,回家后可以直接开始看电影的效果。在网速还不足够快的这个时代,离线下载还是很有必要的。
-
个人服务器 NAS 本质也是一台 linux server 服务器,因此它可以做很多服务器可以做的事情。尤其是我们有随时访问 NAS 的需求,因此一般都会配置内网穿透,方便公网IP设备随时访问。这样我们就可以在 NAS 上搭建个人博客(web server),下载站(ftp server)等等。
NAS 选型
- 简单的 NAS 不简单:个人认为最基本的 NAS 硬件购入成本约 3000 元,包括一台 NAS 主机(如 DS 218j)和两块 4T NAS 硬盘。型号:X86 和 ARM (指 CPU),因为直接决定了你「能」用它做什么。(优先选型 x86 架构 CPU)
- NAS 最近这么火,到底值不值得买?
- 消费级(群晖)NAS 产品选购指南
- 群晖 nas 有些什么基本和好玩的功能?
- x86 软路由&群晖使用指南
- HP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8
NAS 主机的硬件成本并不太高,各大厂商相当于是销售自己的 NAS 系统授权,甚至有“买软件送硬件”的说法,可见软件是算钱的。群晖 NAS 主机的硬件成本并不高,但是其系统及软件做的非常好,网上也衍生出白裙、黑裙的不同流派。
而对于 NAS 主机来说,盘位也是算钱的,这也很好理解:用户花钱购买的是使用厂商的 NAS 系统管理自己硬盘的权利,多一块硬盘就必须多一份钱,所以常常有差不多硬件配置的四盘位 NAS 产品是双盘位产品接近两倍价格的情况出现——比如同是入门级产品、配置也相差无几的 DS216j 和 DS416j 分别卖 1450 元和 2400 元。自己需要上多少块硬盘,是选购 NAS 主机前必须决定好的事情。
消费级常见的 NAS 主机分成 1、2、4 三个规格的盘位,而如何规划这些盘位也是个问题。
- 单盘位:没有选择,一块硬盘只能单独设置使用,没有数据保护。
- 如果需要升级更大容量的硬盘,必须安装好新硬盘后把旧硬盘的数据通过 USB 或 eSATA 接口的外置方案重新导入;如果需要升级双盘位或四盘位的 NAS 主机,数据会因为硬盘分区的不同而完全无法保留。虽然使用起来有诸多限制,但如果仅用作数据备份或轻度文件共享、挂 PT 等用途,单盘位主机也不失为节省预算的好选择。
- 双盘位:两块硬盘可以组成 JBOD、RAID 0、RAID 1 或者分为两个独立的单盘(Basic)使用。
- JBOD (Just a Bunch of Disks)是把多块硬盘容量合并成一个整体来使用的磁盘组合方式,和 RAID 0 不同的是数据按顺序存储在多块硬盘上,一块硬盘的损坏不会影响到其他盘——但如果存储分区表的第一块硬盘损坏则所有硬盘的数据都无法挽回,所以对于一般家用来说 JBOD 和 RAID 0 一样不推荐。
- 在预算不紧张的前提下,RAID 1 是最适合双盘位 NAS 的存储方案,不仅安全性有一定保证,升级大容量硬盘也很方便,每次替换一块硬盘后重建 RAID 就可以了。群晖自家的 SHR(Synology Hybrid RAID)对双盘位 NAS 的默认设置也是 RAID 1。另外,双盘位 NAS 的硬盘在升级更多盘位的 NAS 时可以保留数据无缝沿用,因此对普通消费级用户来说双盘位 NAS 可谓入门首选。
- 四盘位:四块硬盘的组合就相当复杂了,可以四盘一起 JBOD、RAID 0、RAID 1、RAID 10、RAID 5 以及 RAID 6,也可以 2+1+1、2+2、3+1 这样来管理。
- JBOD 和 RAID 0 显然严重不推荐,而在动辄单盘 3TB、4TB 的现在,RAID 5 因为重建时的高风险也已经不再推荐使用,需要一块大盘的话 RAID 6 或者更简单的 RAID 10 是相对合适的选择,反正对于四盘位来说 RAID 6 和 RAID 10 的成本是一样的。
- 建议三块硬盘的话就用 RAID 1 加一块 Basic,套件和相对重要的数据就存在 RAID 上,不太重要的数据存在 Basic 上;四块硬盘也可以使用 RAID 1×2 或者 RAID 1+Basic+Basic 的形式,有时越简单反而越可靠。
群晖的消费级产品线档次还算比较清晰,最近几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se(基础级)< j(入门级)< 无印(普通级)< play / +(性能级)。其中 play 和 + 的区别是 play 注重高清转码等娱乐特性,+ 注重虚拟化、链路聚合等商用特性。请注意到 ARM CPU 和 x68 CPU 之间有一条鸿沟。
硬盘选型
-
WD Black = Speed/high end use, extended warranty. 黑盘——主打性能,转速高(万转猛禽在ssd还没铺开的时代是家用硬盘中的王者),在现在SSD“普及”的时代,黑盘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高转速带来的发热和噪音已经压过了选购SSD带来的成本的增加,黑盘就是在SSD没出来的时候注重性能用户的选择;
-
WD Green = Energy saving for backups or other less frequent use. 绿盘——主打节能和容量,转速可变,转速低(主要用来作为仓库盘),在机械硬盘上,低转速就基本代表了低性能,也意味着低发热;
-
WD Blue = General use. 蓝盘——主打平衡,在黑盘和绿盘之间的平衡;
-
WD Red = Some energy saving, continual use, extended warranty, ideal for RAID. 红盘——主打NAS和容量,NAS时代的首选,有点类似日立的监控盘,可以7x24小时挂机运行,长时间通电,温度低,性能尚可,且对RAID有专门优化的NAS专用磁盘。
-
WD Purple,紫盘——红盘、紫盘具有相近的结构,都是针对24x7应用设计的,都适合多盘阵列应用。其中红盘是小型NAS专用,紫盘是视频监控专用。紫盘的设计偏向是持续的低速写入。
NAS 放弃指南
不买和要买的原因
各地各大网站论坛关于NAS安全漏洞的新闻、讨论。NAS是为分享的,而不是为备份。如果你的NAS有密码以外的保安方式一定要利用。
- NAS大力宣传推广的重点是把网络备份(Backup)和网络分享(Sharing)的功能完美地集成在一部小小的机箱中:既可以把各种私人的照片、文件备份到NAS,又可以随时在外面通过Internet存取资料。但NAS整合"备份+分享"功能正正就是NAS最大安全隐患,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其便利之处,而忽视了其可能存在的数据泄漏风险。
- 如果你单纯用磁盘做备份,每天1小时的备份时间差不多了吧? 1.5年等于13,140小时,13,140小时够你用36年,36年的备份生涯出现5.1%的数据失败概率。
- 如果你用NAS 开24x7 不断地用,5.1%的几率硬盘会在头一年挂掉。这吓人的数字或者会驱使你立即买个4 Bay NAS组成最强的Mirror RAID磁盘整列。NAS 厂家总爱强调,磁盘的数据好重要啊(一硬盘的高清电影,随时可以重新下载,真的有必要冗余备份吗?),越多BAY越强的RAID越好啊,但从来没跟你说“那么我赚到的就越多”。
需要买 NAS 的原因应该是:
- 我买 NAS 是为了作为分享、而不是备份之用;(备份硬盘就可以搞定,没有必要全天 7x24 小时开机)
- 我买 NAS 不是为了重要资料,所以容量重要,RAID加固数据安全没必要;
- 我买 NAS 就是为了储存,而不是三心两意想同时达到正常视频解码和BT机的性能;
为什么我不再需要 NAS
为什么我不再需要 NAS?因为目前个人的数码生活习惯,不再依赖移动硬盘这类存储介质,因此 NAS 的诸多用处,对我而言也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了。思考带来决策,决策带来行动,行动改变命运。对个人数据的理解,决定了其使用方式的变化,让我不再依赖 NAS,甚至不再依赖我的「移動式電磁信息交互矩陣」。一个直观的感受,就是工作以后,我很少再去翻移动硬盘了。因此,何必再买一台 NAS 放家里吃灰呢?
不需要在 NAS 上看电影? 不需要,尽量在线观看高清电影,其次 BT/PT 下载后观看即可。 大部分电影在网上都可以在线播放,清晰度和网速都满足需求。极端一点的例子,有些电影国内未引进或者有删减片段,可以通过 BT/PT 下载。直接在个人笔记本挂 BT/PT 后台慢慢下载就可以,支持断点续传,也不需要专门搞一个 7x24 开机的下载服务器。
不需要在 NAS 上囤数据? 不需要,改变囤数据的习惯,随时消费随时下载,不用囤积。 以前喜欢囤数据,看到高清电影存起来以后看,看到高校公开课存起来以后看,看到想玩的单机游戏存起来以后看。硬盘空间2T不够再加2T,文件太多就加一个索引列表目录,目录太多就加目录编号,数据还是太多就分不同硬盘。然而发现囤积的数据都安静地躺在硬盘里,平时问题还是直接上网搜索或下载。而且现在互联网检索效率很高,想要的数据基本都能下载到,没有必要囤积起来。不要总看着自己的一洼水潭,而忽略互联网这片浩瀚大海。
不需要在 NAS 上存照片? 不需要,精简图片收集,定期整理,存储在手机云端随时存取。 我个人不是一个喜欢咔咔咔疯狂拍照的人,即使是去旅游,一般也只保留十几多张照片。有纪念价值和回忆意义的 因此,我对照片的保留标准是:每一张照片都应该具有其特殊的纪念价值和回忆意义。相同背景/风景/人物的照片,保留一张即可,而一些风景照不要也罢。对于那些动辄出门一趟就拍上千张照片的人,他们以后真的有时间一张张地细细品味这些照片吗? 有时候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对于我而言,Apple iCloud Photos / Google Photos 就可以满足图片的存储访问需求,而且在手机端可以随时查看,非常方便。
不需要在 NAS 上存个人隐私数据? 不需要,个人文档数据,无关隐私的存印象笔记方便随时查看分享;隐私数据,需要经常访问的放 iCloud 手机端随时查看;需要存档的隐私数据,可以加密后放在 google drive;需要同步的隐私数据,可以放在 Dropbox 多平台同步。 不需要,NAS 不一定比云上存储更安全,关键的隐私数据还是需要自己加密存储的。其次单考虑数据丢失的安全性,私有云也远远不及公有云存储。 一个人的隐私数据,图片和视频是占最多空间的,剩下只有少部分文档资料。图片视频我存储在 Apple iCloud Photos / Google Photos 里面,50G空间也不过每月1美元而已,换来的是不会丢失、随时访问的便利。肯定会有人谈到这些隐私照片放在公有云上的安全性,如果真的非常在意隐私性,我觉得加密数据存放在公有云,也比不加密数据存在私有云要安全可靠的多。 个人硬盘有硬件损坏风险,需要多盘位冗余存储; 个人硬盘有丢失被盗风险,还需要异地冗余存储; 个人硬盘想要方便随机存取,就得有网络访问功能,自然也就有被黑数据的风险,还需要可靠加密存储;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加密隐私数据,存储在公有商业云上呢?
以前想要 NAS,是因为自己对数据有着囤积收藏的想法,不仅让自己花费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收集、整理、归纳中,而且也没有时间去消费数据。 如今改变了对数据的想法,自然也就不再囤积数据,而是随用随取,根据不同的特性去加密、存储、归档、同步数据。
拥抱互联网云时代,扔掉无用的硬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