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我的 Hugo 新博客:反思与搭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What’s past is prologue)

快两年没有写博客了,反思一下:

  • 一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有趣好玩的东西太多,游戏、电影、动漫等,周末时间根本不够用
  • 二是写博客耗费的时间精力太多了,一篇十分钟的文章,写起来可能就要花一个周末,主题构思、素材整理、内容删减、图库调整、博客调试,最终输出,“Boom…",已经到周日深夜了。加上之前使用 hexo + Github Pages 来搭建博客,hexo 很久没更新,就完全编译不通过;Github pages 在国内访问也很慢,又熄灭了想要写博客的冲动。

然后,最近的思维开始转变:

  • 有趣的事情确实很多,但是还是需要保留一定的时间去"输出”。学到了新东西,结合费曼学习法,用自己的话总结下;玩到了新游戏,发篇博客分享下。“输出"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信息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也能顺便锻炼下自己的文字、思维能力
  • 作为一名 IT 从业者,总是想不起来自动化,实在惭愧。写博客这件事是好的,道路也是曲折的,那就利用 IT 技术去尽可能的自动化,减少阻力
  • 博客是写给自己的,顺便给他人看的。之前导向错了,所以很多值得总结的内容,都写在了个人笔记系统里面,并没有分享出来。但是从我个人使用互联网的经验,自己的个人笔记再全面,也不过是互联网内容中的沧海一粟。不如把自己的笔记共享出来,一起共建一个更好的互联网。
  1. 自动化: 确保 99% 的时间精力都用在内容上,而非配置、解决博客系统构建等问题上;
  2. 简单化: 博客系统简单点,不需要各种花里胡哨的插件。文章的配图、序言能省就省,直入主题最重要;
  3. 日常化: 日常学习到的值得分享的内容,简单整理下就分享处理,不用"攒大招"搞一个系列出来;就当作是个人的公开笔记(“笔记"而非"博客”)

分类(category)为主,标签(tag)为辅。一篇文章只能属于一个「分类」,但能拥有多个「tag」。

使用 Claude 针对我以前的博客分类/标签进行了归纳总结,整理出下面的分类,感觉还不错,试用一段时间看看:

  • 读书笔记
  • 影视笔记
  • 旅游游记
  • 金融理财
  • 科技数码
  • 历史文化
  • 游戏体验
  • 生活随笔
  • 网络技术

参考:

我的博客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构成: